当前位置:泉州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
泉州开发区营商环境再提升 打造“近悦远来”幸福高地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25-10-31 17:48:20  来源: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责任编辑:陈小妮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城市竞争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企业获得感,今年以来,泉州开发区以企业诉求为导向,以要素保障为核心,围绕项目服务便利度、办事流程快捷度、问题处理满意度、民生幸福度四大维度,实施营商环境再提升“六大行动”,推出16项具体举措,全力打造“服务保障优、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的发展环境,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开发区围绕“帮代办服务再提档、智慧管理再提效、数字政务再提速、热线办理再提质、幸福指数再提级、监测指标再提升”等六大行动推出了一系列硬招实招,致力以营商环境之“优”,促高质量发展之“进”。本号推出“透视泉州开发区营商环境再提升‘六大行动’”系列报道,通过深入一线的案例与数据,全景展现开发区的创新实践与扎实成效。

一流的营商环境,既需要服务效能的“加速度”,也需要民生幸福的“温度计”。在泉州开发区,优化营商环境不仅体现在办事效率的提升,更融入到了民生幸福的每一个角落。从企业车间的生产线,到寻常百姓的餐桌;从项目审批的窗口,到街头巷尾的烟火气,一场以“幸福指数再提级”和“监测指标再提升”为主题的深刻变革正在这里悄然发生。

开发区在推进“六大行动”中,将“幸福指数再提级”与“监测指标再提升”作为系统性工程,从人才生态、公共服务、民生保障到监督治理,全方位构筑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幸福指数再提级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暖人”

如今,开发区困难群众家里,网格员的身影更加频繁了。通过3个片区、9个网格的“救助前哨”,开发区构建起“主动发现、精准识别、快速响应”的社会救助新机制。去年以来,网格员累计上报救助问题线索近百条,符合条件的全部完成救助。

更令人暖心的是,这里的救助不仅是“输血”,更注重“造血”。残疾人老吴在妻子去世后一度失业,情绪低落。开发区不仅及时给予临时救助,还引导他参加就业培训,如今他已重新上岗,家庭重燃希望。像老吴这样,通过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等“造血”帮扶重新就业的,开发区已有50余人。

民生温度还体现在教育的便捷上。来泉务工人员林女士求助孩子入学问题,教育部门主动联系,指导她在“教育入学一件事”系统完成报名。2024年以来,开发区累计服务3415名学生顺利入学。

医疗资源也在持续优化。开发区医院项目一期主体结构提前封顶,建成后将显著改善区域医疗卫生条件。与此同时,开发区联合三甲医院合作办医,优化“健康十条”服务,开展上门诊疗与延时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

夜幕降临,开发区的夜市开始热闹起来。这里不仅是美食的聚集地,更是创业的沃土。残疾、低保等家庭在区属国企经营的夜市创业,可享受租金减半。从社会救助到教育医疗,从就业帮扶到创业扶持,开发区正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幸福体系。

监测指标再提升

从“数据治理”到“治理数据”

在开发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内核是构建一个透明、高效、廉洁的治理体系。为此,开发区纪工委监察组将“智慧监督平台”作为利器,聚焦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等关键环节,推动监督“探头”直达一线。

该平台通过对国有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进与监督,构建了完善的信息化风险审核与预警机制。这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监督模式,更在实践中取得了实效。例如,在今年对工程建设项目及服务类项目招标代理单位开展的专项检查中,就精准发现了项目转包等问题,并据此下发监察建议书,推动相关部门立行立改。

这套“线上预警、线下处置”的闭环管理系统,将监督嵌入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了问题能发现、可追溯、必整改,为开发区的健康发展筑牢了坚实的“防火墙”。

在推动“当下改”的同时,开发区更注重“长久立”。通过平台大数据分析,推动建立“国有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纪检监察机构”三方协同监管机制,修订完善工程招投标、资金管理等方面制度7项,构建起“制度+科技”的防腐屏障。

监测指标的提升还体现在热线的响应速度上。今年上半年,开发区12345热线及时查阅率、按时办结率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99.82%。例如,有企业通过热线咨询“轻微消防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的具体内容,热线中心立即形成“知识库”工单,消防救援大队在1小时内即通过电话向企业安全负责人完成了精准解读,并主动提供了线上预约专家上门检查的服务,帮助企业吃下“定心丸”,从“事后处罚”转向“事前预防”。从工程项目的全流程监管,到民生诉求的快速响应;从智慧监督的精准预警,到制度建设的固本培元,开发区正在用数据赋能治理,用机制保障效能。

优化营商环境是永不竣工的工程。在泉州开发区,“幸福指数”与“监测指标”的双重提升,正在让营商环境优化成果可感、可知、可及。这片创业热土,正以其持续优化的“软环境”和日益提升的幸福感,锤炼着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为新一轮发展孕育新动能、构筑新优势。(区行政服务中心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泉州经济开发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媒体聚焦
    [更多]产业发展
    [更多]社会事业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2024036745号-1
    • 泉州开发区党工委党务工作部主办 地址:泉州开发区管委会
    • 邮政编码:362000 联系电话:0595—22353026 E-mail:kfq2235@126.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泉州经济开发区举报电话:0595-22353026 泉州经济开发区举报邮箱:kfq2235@126.com
    • 泉州经济开发区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