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的‘定心丸’,是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9月28日,以“打造营商‘强磁场’・开发数质新未来”为主题的“营商环境进园区”泉州开发区专场活动,在泉州开发区智能产业园举行。惠企政策解读、信用修复指导、劳资风险防范、政企座谈答疑…… 一场聚焦企业需求、满载“政策干货”的服务盛宴,让在场数十家企业代表直呼“解渴、管用”。
本次活动由泉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泉州晚报社联合主办,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建设有限公司承办。从立法解读到实务指导,从平台授牌到互动答疑,活动以“政策直达、服务贴身”为导向,旨在帮助企业精准把握政策红利、提升合规经营能力、激发创新发展活力,为泉州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加速度”。
现场深入解读《民营经济促进法》
以“最优服务”答好营商环境“时代考题”
“泉州开发区始终坚持贯彻‘完善一个窗口服务管理体制’的重要指示。这既是泉州开发区营商环境建设的‘初心起点’,更是我们持续奋斗的‘行动指南’。”活动伊始,泉州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施锦鹏在致辞中表示,多年来,泉州开发区始终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在政务服务、要素保障、法治环境、政企互动四个维度精准发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在福建省2024年度84家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位列第五,先后获评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企业代表现场提问
本次活动把政策、服务、资源“打包”送到企业身边,就是要让园区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沃土、创新创业的高地。为打通政企沟通“最后一公里”,让企业诉求“有处说、有人听、有回应”,活动现场举行了“泉州市营商环境联络点”授牌仪式,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建设有限公司、利讯集团有限公司两家单位获授牌,标志着泉州开发区营商环境建设再添“基层阵地”。联络点的设立让企业心里更“踏实”,也让政企互动更“高效”。
专题解读破解企业“成长烦恼”
“政策如何用?信用怎么修?劳资矛盾咋化解?”本次活动的专题宣讲环节,从法律解读、信用修复、劳资合规三方面,为企业送上“实操指南”。
泉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华侨大学教授徐晞以“立法意义+核心条款+地方实践”为脉络,深入解读《民营经济促进法》。她指出,这部法律的最大价值,在于首次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明确民营经济与国企的平等地位,解决了此前政策分散、保障不足的问题。她还结合福建技改贴息、泉州“泉心泉意”“1+N”政策体系,建议企业“深化合规建设、善用法律维权、聚焦主业创新”,在法律框架内用好政策红利,实现高质量发展。
劳资风险防范专题分享
“信用是企业的‘通行证’,一旦失信,招投标、融资都会受影响。但失信了并不可怕,关键是知道怎么修复。”市发改委营商信用科干部王步星以“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为主题,用通俗的语言拆解修复流程为“查、备、提、等、更”五步,并针对“严重失信名单如何修复”“公示期从哪天算”等常见问题逐一解答。
“社保能不能不缴?降薪能不能单方决定?岗位取消了员工不愿调岗怎么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办公室主任曾一峰聚焦企业最关心的劳资问题,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新规,给出“合规答案”。针对泉州企业普遍“周休一天”情况,他建议企业在工资构成中明确“正常工资+加班费”,避免日后纠纷;薪资调整需与劳动者协商,单方降薪可能被认定为克扣工资。
活动现场,三位宣讲者还逐一解答企业代表提问,互动频频、掌声不断。
营商环境建设“永远在路上”
好的营商环境是稳定市场信心、激发经济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近年来,泉州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以“泉心泉意”营商品牌为核心,逐步形成“法治护企、政策找企、泉心泉意帮企、万名干部进万企”的服务矩阵,通过全要素保障、全流程服务、全市场融合、全链条招商,为产业集群发展营造沃土,实现“连续三年蝉联全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的亮眼成绩,让“民营经济大市”的底色更浓、底气更足。
“营商环境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我们致力打造企业专注主业、安心发展、勇于创新的发展热土。”泉州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主任吴金泉表示。接下来,泉州开发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擦亮开发区营商环境品牌,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米”,竭力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营商高地,为全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