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泉州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
泉州开发区设立跨省劳务协作服务站 巧解用工难题
2025-06-19 09:25:58  来源: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责任编辑:陈小妮  

为贯彻落实《泉州市人才人口“双增”行动方案》要求,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就业需要,积极探索在劳务输出地源头建立“对外劳务协作服务站”。通过构建“跨省联动、精准匹配、技能赋能、权益保障”的工作机制,已成功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设立10个劳务协作联络点,搭建起跨区域劳务协作平台。该做法帮助企业建立了长期招工渠道,有效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稳岗难”问题,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服务支撑、劳动者受益”的劳务协作模式,是开发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

建强枢纽

从“单点对接”到“体系作战”

为解决用工难题,泉州开发区着力建设“对外劳务协作服务站”,将其作为深化跨省劳务协作的重要平台。服务站整合“政策咨询、岗位匹配、技能提升、权益维护”四项核心功能,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提升工作系统性,为企业用工提供保障,为劳动者就业铺路。

泉州开发区对外劳务协作服务站办公区。政策咨询、岗位匹配、技能提升、权益维护四大功能区布局清晰。

服务站工作体系示意图。包含组织领导、供需对接、技能培训、权益维护四项机制,共同保障招工、用工、稳岗。

首批建立的10个劳务协作地联络点,覆盖四川遂宁(船山区、安居区、射洪市、大英县)、广安(岳池县、邻水县、华蓥市)、云南昆明(禄劝县、东川区)及贵州安顺等地。这些联络点与开发区服务站紧密联动,促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大英县农民工服务中心

射洪市农民工服务中心

禄劝县零工市场

邻水县农民工服务中心

协作深化

从“协议落地”到“双向奔赴”

服务站通过积极“走出去”和诚意“请进来”,推动协议落实见效。2025年1月,抢抓春节前后招工黄金窗口期,泉州开发区组织精干力量马不停蹄奔赴四川广安,与岳池县、邻水县、华蓥市等劳务输出重点地区成功签订合作协议。

开发区主动组织企业赴云南禄劝等地举办劳务协作座谈会和专场招聘会,精准推送岗位。邀请云南省就业局、贵州省安顺市等地政府部门带队回访开发区,实地考察企业,深化合作洽谈。这种务实互动,增进了政府间、政企间、企业与劳动者间的互信与合作。

2025年1月,泉州开发区与广安岳池县、邻水县、华蓥市签订劳务协作协议现场。标志着制度化劳务协作渠道正式建立。

泉州开发区工作组在云南禄劝县召开劳务协作座谈会,介绍产业环境、用工需求和保障政策。

云南省就业局领导率队考察泉州开发区,与企业代表座谈,共商劳务协作长效机制。

贵州省安顺市就业服务部门代表考察泉州开发区,双方洽谈建立劳务协作关系。

成效显著

从“用工保障”到“城市温度”

服务站“提前谋划、主动对接、注重实效”的工作方式,在保障企业用工和传递城市关怀方面取得成效。服务站通过常态化运作,已累计助企招工1500余人次。例如,组织九牧王、特步、泰亚鞋业等9家区内重点企业赴四川遂宁大英县、安居区举办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700余个,实现高效对接。创新服务模式,为云南昆明东川区等地求职者开设“定向对接”通道,通过“岗位速配+实地探岗”方式,显著提升匹配效率。

泉州开发区对外劳务协作服务站组织区内9家重点企业赴四川遂宁安居区举办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700余个,吸引众多求职者。

泉州开发区工作组在云南省举办劳务协作招聘会及政策宣讲活动。

服务站工作人员通过“岗位速配+远程面试”系统,为云南求职者提供高效对接服务,实现快速入职。

就业认同有深度

在开发区工作3至25年的员工代表(来自四川、云南、福建等地)普遍认可这里的就业环境,认为稳定的岗位、发展空间、公平环境和归属感是他们扎根开发区、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关键。

民生服务有温度

开发区将“暖心服务”作为劳务协作的坚实后盾。创新“一站式”综合帮扶机制,多措并举“宠员工”:强力保障子女教育,外来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高达79%,居全市首位,解除了务工人员的最大后顾之忧;织密权益保障网,开展欠薪“点题整治”,工资足额发放率99%,劳动仲裁“绿色通道”确保纠纷化解率、满意率双100%;延伸关爱触角,远赴四川广安岳池县鱼峰乡川主村等地,慰问区内务工人员家属,传递组织温暖;关注身心健康,设立企业健康服务驿站和疲劳缓解门诊,提供免费艾灸、推拿等服务;丰富精神生活,举办春节游园、音乐节、美食节等闽南特色活动,持续增强文化认同。这一系列饱含温度的举措,让“他乡”变“故乡”,让劳动者真正“安心来、甘心留、放心干”。

开发区举办趣味运动会、音乐美食节、游园会等系列活动,为企业职工带来节日的盛宴,也彰显了开发区对职工的深切关怀。

区社会事业局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泉州经济开发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媒体聚焦
    [更多]产业发展
    [更多]社会事业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2024036745号-1
    • 泉州开发区党工委党务工作部主办 地址:泉州开发区管委会
    • 邮政编码:362000 联系电话:0595—22353026 E-mail:kfq2235@126.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泉州经济开发区举报电话:0595-22353026 泉州经济开发区举报邮箱:kfq2235@126.com
    • 泉州经济开发区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