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称“刺桐”,是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第一大港”。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以城市之名成为世界遗产,“宋元中国·海丝泉州”也因此成为了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城市品牌。
泉州蕴含着厚重深邃的闽南文化、海丝文化、海洋文化,饱含着丰富多元的工商贸易思想和先进的科技智慧,是享誉海内外的“世遗之城、奋斗之城、国潮之城、烟火之城”。把泉州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升到新时代文化强市的战略高度,充分激发泉州历史文化的魅力,创建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释放泉州文化遗产的生机活力,扎实提升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的品位,使之为文化强市服务,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服务。这对于今日之泉州,既是机遇,也是责任。
流光溢彩中山路(陈英杰 摄)
世遗泉州的启示
文化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以开放的胸襟与其他文明交流交融,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200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部署泉州项目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历经20年努力申遗成功。这无疑向世界表明:宋元时期,“泉州—中国—世界”已经凝成三位一体,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交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泉州不仅是宋元时期中国海洋商贸的中心。
泉州东西塔和西街(陈英杰 摄)
同时,泉州申遗成功也让全世界知晓,中国拥有的海洋文化和海洋文明曾经领先世界。曾经一个时期,国内外人士以为中国只有农耕文明,事实上,中国有着悠久的海洋文明,堪与古希腊海洋文明同步。宋元时期的中国泉州,引领着世界的海洋文明和商贸交流,泉州族群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以泉州为代表的海洋活动和商业文明,蕴含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基因。
泉州入列《世界遗产名录》,意味着中国的海洋文明在这里得到展示,意味着泉州成为全球古今海洋文明的桥梁和窗口,意味着遗产地将需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去研究、保护和利用,还意味着我们需要讲好中国故事,帮助世界读懂中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进世界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实现。
世遗泉州彰显了闽南文化
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吴国在丰州设置东安县,管辖福建南部地区,这是闽南最早的行政建制。此后近二千年来,闽南族群铸就了独特的人文个性,宋元泉州打造了海洋强市典范,当代泉州彰显了晋江经验的闽南文化底色。
泉州古城(陈英杰 摄)
宋元400年,泉州成为时人公认的“光明之城”——万里海上丝路从这里出发,千年商贸成就国际化大都市。这里是多元包容的“和平之城”——各国商人和各种宗教信仰、民间信俗和谐共处、共生共荣,与耶路撒冷(和平之城)迥然不同。
泉州是一座充满爱拼敢赢精神的“勤勉之城”——“敢为人先、爱拼敢赢”深入血脉,这里的百姓只争朝夕、坚韧不拔砥砺前行。泉州还是不断创新追求一流的“智慧之城”——人们不等不靠,善于寻找撬动地球的支点。
改革开放的今天,泉州创造了闻名遐迩的“晋江经验”。支撑“晋江经验”内涵和底蕴是闽南文化。这里的人们时逢盛世,党和政府的“政治开明”,闽南人积极踏浪高歌的“海洋文明”、敢于拥抱世界心胸开阔的“兼容淳明”、千余年来坚守互惠共赢的“商贸精明”,推动着闽南人坚定底气、勇于开拓、闯荡世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泉州篇章。
泉州晋江出海口新城夜景(陈起拓 摄)
“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泉州人做到了!泉州文化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文明“五大特性”。“重乡崇祖”的生活哲学使泉州族群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连续性,守护传承着千百年前的许多宗教遗迹和民间俗信,把“慎终追远”的文化皈依转化为强烈的家国情怀;“爱拼敢赢”烙刻着泉州族群典型的梦寐崛起、敢创敢赢、“自强不息”的革新精神;泉州吸纳了世界各地多元文化,以鲜明的和平精神和包容性,创造性演绎了东方海洋文化,向世界诉说了早在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中国的向海而兴、多元开放、互利互信的海洋文明。
后申遗时代,泉州未来路在何方?
泉州的文化遗产,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在国内外都负有盛名。这是泉州的骄傲。但相对于其他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来说,譬如罗马、威尼斯,泉州丰厚的文化资源尚未得到全面的利用。
遗产的保护是因为它有价值。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如何让世遗泉州“活起来”,甚至“火起来”?我们认为,思想认识的统一和坚持不懈的推进是破解问题的关键。顶层规划和底层实践要做到相互协调,文化的活化利用需要政府和民众持之以恒的精耕细作。“创建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必须文化与经济双轮驱动。把文化建设提高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以文化强市战略提升泉州品味,让文化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让丰盈的遗产实现保护和利用双效丰收。
南音表演《百鸟归巢》(张九强 摄)
“文化强市”应该成为泉州在新时代需要实施的发展战略。《泉州市新形势下促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激励措施》已经出台,《“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条例》也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今年春节,文旅战略已经初显成效。根据2024年春节福建各市公布的旅游数据,泉州市在春节期间表现极为亮眼,接待旅游人数成功突破800万人次大关,达到了818.12万人次的高点,在福建省内各城市中稳居首位。泉州市以80.18亿元的旅游总收入位居全省首位,显示出强大的文化旅游消费市场潜力和旅游业的发展活力。
近日,泉州还成立了文旅发展总指挥部,统筹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同时,还将召开“宋元中国·海丝泉州”文化强市推进大会,对实施新时代文化强市战略进行全面部署和推动。
泉州西街热闹非凡(张九强 摄)
新时代文化强市战略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没有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就没有后续的活化利用可言。“创建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前提是保护。保护是为了利用。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要让全民知晓遗产的价值。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深入探索。
一要发展文旅经济。通过文旅、文艺等活动使更多市民和游客朋友们切实感受到泉州文化的厚重,使更多的守护者感到自豪与自信。这在具体操作层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破解。譬如,能否建立环泉州闽地文旅圈,使泉州成为“人脚迹肥”的“客厅”?能否经常性制造文化“热点”,提升老百姓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能否打造宋元中国海丝泉州沉浸式体验场景,吸引海内外游客把泉州作为旅游目的地?能否确保来泉旅游者感受到泉州的接待水平,让舒适的人文环境成为泉州的“代言人”?
二要开发文创产品。只有让创意紧跟时代,这些遗产才不会孤单。要持续引进龙头文化企业,做优做强文创产品开发,使更多的市民和游客朋友们喜欢上泉州的文创产品。
三要加强文化宣传。俗话说,酒香还怕巷子深,2024年春节泉州之所以火爆,与深入的、多方位多渠道的、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广而告之密不可分。
四要加强文化教育。丰厚的遗产是先辈留给我们的文化,应该让这些典型的历史文化借助教育方式传播给下一代。
五要开展文化研究。只有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才能更加有力的保护和传承。积极推动以文化人,以文润心,让先辈们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真正去滋养社会、滋养世人。
春节期间,“十龙九子”吸引大批游客打卡。
总之,系统性工程要统筹推进,才能确保成效延续。
定位决定方向,思路决定出路!泉州是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守正创新踏浪高歌的泉州族群、走向世界的泉州侨亲、跨海开发台湾宝岛的泉州同胞,以及所有坚守闽南语的乡亲们,共同构建了一体多元、深邃丰厚的闽南文化。闽南文化对于联系海内外侨亲台胞,共同开创辉煌的未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泉州完全有可能推动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发挥巨大作用。
当我们把“文化强市”提升到战略高度,相信不久的将来,泉州的文化产业将更加丰富多彩,成为泉州新的经济增长极。在泉州推动文化与经济并驾齐驱的进程中,必将能更好地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必将能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再创时代辉煌,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简介:
林华东,泉州师范学院原党委常委、副院长,二级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闽南方言和闽南文化研究专家。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出版著作和教材24部,主编泉州学研究丛书、闽南文化研究丛书、闽台与海丝文化研究丛书、世遗泉州海丝名城科普丛书4套。先后10次获省、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