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泉州经济开发区> 国内资讯
泉州:对照重点早谋划 突围攻坚抓落实
2017-03-21 16:41:49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聚焦《政府工作报告》,泉州——

对照重点早谋划 突围攻坚抓落实

核心提示

刚刚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效,明确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今年,泉州市将对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推进改革、扩大内需、加快创新、保护生态、改善民生等关键词,早谋划、抓落实,力争做出成效,开好头、起好步。

□本报记者 蔡紫旻 朱娟娟 谢曦 陈淑华 陈林森 殷斯麒 吴宗宝 林铭珊

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打造较强创新实力产业集群

《政府工作报告》:用改革的办法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要在巩固成果基础上,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努力取得更大成效。

泉州市将依靠创新驱动,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积极构筑现代产业版图。

一方面,突出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进智能化数控化改造,新建智能化车间18个,培育示范产品70个以上;实施重点技改项目200个以上,规上企业数控化率提升至45%。在持续推进“机器换工”的同时,跟进新技术扩散应用,率先进入石墨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前沿领域;突出优化产业组织,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引导中小企业专注代工、定制、配套等,抓好泛家居联盟、品牌工业园、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等项目。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集成电路、光电光伏、高新材料、微波通讯、工业机器人等领域,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实力的产业集群。加快规划建设泉州“芯谷”,以晋华集成电路、三安系列项目为龙头,用心培育设计、制造、封测、终端应用等全产业链,建好晋江、安溪、南安三大园区。

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打造审批服务“泉州速度”

《政府工作报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泉州把群众最期盼和反映最强烈的需求作为改革风向标,在全省率先开展清理规范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申报材料工作。对市直42个部门721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所需的11091件申报材料逐一审核论证,在市一级砍掉各类不必要的证明证照和材料900件,各县(市、区)也按部署要求取消4700件申请材料。在清理规范过程中,泉州市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对法律法规虽有规定但企业和群众仍难以提供的申报材料,创新采取部门协同、信息共享、申请人承诺和转为后续监管等一系列有力举措,破解了群众办事难,让企业和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红利。

下一步,泉州市将进一步深化、提升改革举措,持续总结规范经验、做法,深化关键环节改革,切实做好清理规范行政审批申报工作,加大对自由裁量权改革力度,打造审批服务“泉州速度”,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今年金改有五项大动作

《政府工作报告》:抓好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下沉重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止脱实向虚。

近年来,作为国家级金改区的泉州已累计推进实施金改项目206个、金改重点创新突破项目42个,构建形成了信用、融资、创新、服务、支持、风控等“六大体系”。

今年,泉州将通过五项大动作,努力实现泉州金改“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一是做大信贷分母,力争全年新增贷款600亿元以上,全力以赴支持和保障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二是集聚金融资源,集中力量打造环泉州湾金融核心区,加快布局环湾金融产业发展。三是深化产融合作,加快转变企业融资方式,建设完善泉州金融服务平台并争取对接融资10亿元以上;深化“无间贷”等金融产品创新,加大科技信贷、绿色信贷投放力度;运作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和三项子基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实体经济。四是持续推进金改底层创新,不断深化关键环节和领域突破,着力打造金改样板。五是维护金融稳定,扎实推进“诚信泉州”建设,推进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金融行业自律,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违法行为,营造良好金融发展环境。

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谋划实施30个重大创新项目

《政府工作报告》: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去年6月获批以来,泉州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持续推进“泉州制造2025”和“数控一代”示范工程,进一步加快全市创新主体和创新能力建设,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16年,全市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4家、新增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7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63家;新增发明专利1509件。全市已建设了36个新型研发机构,累计投入研发资金3亿多元;建设71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及孵化器,其中国家级8家,服务初创企业498家、创业团队1028个。

今年,泉州市将实施“一二三四五”、“个十百千万”计划,着力解决制约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力争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上先行一步、作出示范。泉州市将积极对接和运用省、市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紧扣重点建设任务,在各园区布局一批重大项目,重点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谋划实施30个示范区重大创新项目,为产业转型增添动力。

增强创业创新带动就业能力——

去年城镇新增就业13.67万人

《政府工作报告》: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有效方式,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的现实渠道,要不断引向深入。

近年来,泉州市人社局致力于增强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能力。一方面,在放宽准入门槛、扩大补贴范围、扶持初创企业、支持返乡创业等方面,进一步细化配套措施,加强部门联动,做好宣传引导,充分激发创业活力;另一方面,通过政企合力、精准施策,转变就业结构,推动以就业为主向就业创业并重转型,促进泉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在此条件下,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全市已有各类市场主体57.6万户,并掀起创业带动就业的热潮,实现了2016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3.67万人的佳绩。

“双创”带来的活力,已成为泉州市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不熄引擎。针对当前存在的高层次人才和技能人才紧缺、低技能劳动者和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等问题,下一阶段,泉州市将坚持兜底就业和扶持创业并重,争取在促进就业、鼓励创业上取得新突破。

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

实施在建重点项目396个

《政府工作报告》: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引导资金更多投向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领域。

今年泉州市将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龙头引领。组织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实施在建重点项目396个、总投资824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58亿元,开工重大项目70个、竣工70个。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泉州市将加快“五个一批”和四个领域补短板项目库提质扩容,建立挂图作战、问题销号制度,推行代建制,确保项目快速推进。此外,泉州市还将充分发挥本地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坚持“引资”与“引智”“引技”相结合,拓展“政民外”对接,强化招商考核,全力引进一批产业龙头项目。

在补短板方面,泉州市将抓好养老、教育、卫生三大民生建设,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养老服务,推动江南老年颐乐园提升运营,建设市社会福利中心、晋江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引导社会力量兴建养老机构;新扩建公办幼儿园30所,创建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250所;扩建续建福医大附属二院东海院区、第一医院城东新院、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光前医院、儿童医院,新建老年医院、妇产医院、颐和医院,支持社会办医,新增医院床位2500张以上。

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

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

《政府工作报告》: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快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建设,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

泉州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布局和福建省海丝核心区建设。尤其是经贸方面,仅过去一年,泉州与“海丝”沿线国家贸易总额就达到了120亿美元。今年,立足加快建设“海丝”重要门户城市,泉州将继续深入实施“海丝”先行区建设行动方案和发展规划,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全力打造“海丝”枢纽港口,增开内外贸航班航线,提升与“海丝”沿线港口城市互联互通水平。一方面进一步深化“海丝”经贸合作,推动一批重大外资、台资项目落地建设,组织数十场泉州品牌“境外行”、“海丝行”展销活动和第三届海丝国际品牌博览会,鼓励民营企业组团赴境外设立生产基地、商品交易中心。

与此同时,泉州还将积极争取一批国际交流基地、平台、工作载体落地,规划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海丝”文化旅游项目,加强与欧洲及阿拉伯文化之都、东南亚历史文化名城等城市的人文交流和友好往来,通过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打好“海丝”牌。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

打好“洁净蓝天”防治攻坚战

《政府工作报告》: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下降。

过去一年,泉州市生态市建设成效显著。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并持续向好,全年有356天空气质量为优良,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98.3%,PM10浓度同比下降9.4%,PM2.5浓度同比持平。

为守护“泉州蓝”,2017年,泉州市将打好“洁净蓝天”防治攻坚战,组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2017年度计划,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执法力度,加强建筑施工、道路扬尘、露天烧烤、随意焚烧垃圾、餐饮油烟、机动车尾气和工业烟粉尘等大气污染源整治。同时,以建陶、石化、石雕石材等行业为重点,加强大气工业污染源整治。

为了增强污染天气发生时污染源管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泉州市将深入组织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行业、建筑工地、锅炉等大气污染源排查,明确各类污染源分布和排放状况。同时,继续开展空气颗粒物源解析及空气质量预测预警,加大轻度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督促各县(市、区)落实轻度污染天气应对启动、响应措施;加快修订泉州市轻中度污染天气防控方案,提高市本级污染天气应对灵敏性,保障空气质量优良率。

将河长制延伸到村级

今年3月1日,泉州市河长制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并召开市河长办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全面部署实施河长制各项工作。

河长制实施方案将责任落实到村一级,并提出了“智慧河流”的新概念。方案明确了村一级的队伍,设立河道专管员,由乡(镇、街道)根据辖区内河道数量、大小和任务轻重等实际情况招募并管理,负责村所辖河道的日常巡查与信息反馈,配合相关部门现场执法和涉水纠纷调处,引导公众参与等工作。

方案还提出,要建立“智慧河流”平台,推进河务监管网格化。其中,在河湖显要位置设立“河长”公示牌,标明“河长”姓名职务、河段范围、职责、水质目标和联系方式等内容,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河湖管理保护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

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全面推进申遗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今年1月26日,“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被正式推荐为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十几年来,泉州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推动申遗因此迈出具有实质性意义的一大步。在国家文物局近日印发的《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动态管理,推进包括古泉州(刺桐)史迹等的保护与申遗工作。

一段时间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参与,继续按照《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的规定和相关要求,倒计时全面推进“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工作。

保持高压态势实施专业反诈

《政府工作报告》: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依法惩治黑恶势力犯罪、毒品犯罪和盗窃、抢劫、电信网络诈骗、侵犯个人信息等多发性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去年泉州市电信诈骗案件立案12640起,同比下降12.52%,造成群众损失1.53亿元,同比下降15.01%;破获电信诈骗案件2554起,同比上升31.58%,抓获刑拘犯罪嫌疑人1760名,同比上升64.79%,实现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联席会议要求的“两降两升”目标。去年3月30日,市反诈骗中心成立以来,共拦截诈骗电话16万多部,止付冻结诈骗资金2057万多元,劝阻制止被骗受害者400多名,成功侦破“山东徐玉玉”被骗案等一大批国务院、公安部、省厅督办大要案。

下一步,泉州市将保持高压态势,掀起新一轮电信诈骗打击整治攻坚战。全市将充分发挥6个市县级反诈骗中心作用,实施专业反诈。对电信诈骗高危人员进行信息管控,加强与外地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形成快速有效打击的合力;公安、银行加强协作,梳理、分析涉骗人员银行账户资金变动情况,进行精确打击。

相关链接

2016年成绩中的泉州身影

对照《政府工作报告》展示的去年“成绩单”,可窥见不少泉州身影。过去一年,泉州敢为、善为、有为——

全面推行营改增试点

泉州自2012年起进行营改增试点,覆盖了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电信业3个大类行业和研发技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物流辅助、有形动产租赁、鉴证咨询、广播影视等7个现代服务业。2016年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纳入试点范围,受益于减税“大礼包”的纳税人越来越多。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实施《泉州市公安机关户口迁移暂行规定(试行)》,以合法稳定住所、稳定工作为落户依据,全面放开迁移限制,在泉州有合法稳定住所的人员,均可迁入,不受是否实际居住限制;放开所有子女均可投靠父母合法稳定住所的落户。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泉州各级各部门对照《泉州市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的意见》,坚持问题导向,下决心推进白濑水利枢纽、“七库连通”等工程,补齐环境治理短板,构建长远生态保障、环境安全格局,力争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泉州样板”。

脱贫攻坚

为精准推进扶贫工作,去年泉州出台强化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意见,完成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实现脱贫3.3万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433户,造福工程搬迁8659人。

(记者蔡紫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泉州经济开发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媒体聚焦
[更多]产业发展
[更多]社会事业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2024036745号-1
  • 泉州开发区党工委党务工作部主办 地址:泉州开发区管委会
  • 邮政编码:362000 联系电话:0595—22353026 E-mail:kfq2235@126.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泉州经济开发区举报电话:0595-22353026 泉州经济开发区举报邮箱:kfq2235@126.com
  • 泉州经济开发区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