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出席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讲话中引用众多毛泽东的经典名句。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27日电 (记者 杜美辰) 近年来,红色基因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关键词。在新疆军区视察时,他叮嘱部队领导,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党的红色基因产生于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植根于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作为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和成长起来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身上红色基因的炼成源于开卷有益,不断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养分,读懂对党忠诚;成于联系群众,在深入基层中久经历练,做好服务人民。
读万卷书:在书籍中读懂对党忠诚
习近平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好处很多,如可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可以陶冶性情、培养和提升思维能力等等”。习近平爱读书,也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习近平所涉猎的书籍种类繁多,除国内外经典文学外,马列经典著作、党史书籍、苏俄文学也是习近平重点研读的作品。
在习近平写的众多书作中,许多都引用了马列经典作家书籍中的话,由此可见习近平曾对这些经典书作反复研读、体会。在《摆脱贫困》中,习近平引用了《毛泽东选集》中的话语诠释共产党人的德行。习近平说,现在对德的要求,可以用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话来概括,“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工作。”习近平也曾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强调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期“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作为史学爱好者,习近平也广泛涉猎史书,尤其认真研读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史等相关书籍。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正如习近平所说,“各级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习近平偏爱苏俄文学,在提到俄罗斯作家时总能如数家珍。2014年2月,习近平在索契接受俄罗斯媒体专访时,一口气列举了11位俄罗斯作家的名字,他也提到,自己年轻时曾多次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在苏俄文学中,习近平不仅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也在学习苏联的经验教训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