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泉州经济开发区>国内资讯>
共商·共建·共享——首届丝路海运国际论坛透视
2019-09-09 17:09:5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  

东南网9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

8日下午,随着《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厦门宣言》的发布,首届丝路海运国际论坛落下帷幕。如何让丝路海运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工笔画”上精谨细腻的一笔?中外业界人士共话深化丝路海运合作平台,期望共享更多机遇。

深化港航合作,服务更优

全球前四大航运企业马士基航运、地中海航运、中远海运、达飞轮船齐齐现身,DB、DHL等享誉世界的物流公司,招商局集团、中铁、中交等多家“中字头”企业纷纷亮相投洽会展馆。因丝路海运,这些企业聚集在了一起。

海运是开启全球化的古老行业,丝路海运则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海运服务从“有”到“优”的重要实践,开航不到一年,影响力已经初显。

“马士基相信所有运输行业的参与方,都应该欢迎并投身建设‘一带一路’,这将有助于全球贸易增长。”航运巨头马士基集团副总裁施敏夫认为,之所以要通过丝路海运这样的平台大力发展“一带一路”航运,是因为航运直接关系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增长。“如果运输时间减少一天,可以帮助贸易提升5.2%。”

丝路海运联盟发起方之一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认为,丝路海运打通了海上、陆地以及东西腹地节点,打造了一条介于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的东南物流大通道。今年前7个月,中远海运在厦门港的集装箱货运量同比增长超过14%。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宝晨认为,丝路海运建设要取得更大突破,需要加强海运政策、规则和标准联通,创造良好的海运合作发展环境。

海运需要及时、便捷、高效的通关服务。张宝晨建议,丝路海运合作可以就此达成共识,进一步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化,降低交易成本和营商成本,提升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

这与《丝路海运建设蓝皮书2019》中对其内涵的概括不谋而合:丝路海运是有特定服务标准的高质量海运服务,是“一带一路”物流服务的重要品牌。

畅通丝路通道,辐射更广

丝路海运品牌自推出以来,发布了三批共50条航线,通达东南亚、印巴、西亚、中东等多地。为充分发挥丝路海运作用,通过福建这个“车厢”搭上中国发展列车,各方新招频出。

今年3月,厦门和江西两地“丝路海运+海铁联运”实现双向对开,将两地的运输时效压缩到3至4天。

6月,厦门港海润码头投用全市首个多式联运港站,并发出第一班满载丝路海运货物的班列,将直接惠及丝路海运航线和中欧班列,免去之前的拖车陆地转运环节,实现降本增效。

据了解,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我国与相关国家签订的海运协定已达39个。我国国际海运领域已实现全面对外开放,取消外商股比限制,并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透露,交通运输部正在研究制订推进海运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将进一步发挥海运业在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的先行引领作用。

以丝路海运品牌为媒,福建加强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合作,拓展友好港口,互设业务网点,吸引沿线港口加入丝路海运体系,不断优化港航服务和航线布局,形成国际航运服务网络。

除了航线业务的不断增长,丝路海运在吸引外资企业参与福建港口建设的同时,也推动福建港航企业布局海外。

目前,新加坡、印尼等地的企业已在福建投入运营33个码头泊位;厦门港务控股集团、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等丝路海运龙头港口企业开始积极筹划在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建设港口、配套码头等基础设施,努力实现优势资源“走出去”。

助力经贸繁荣,红利更多

丝路海运开航不到一年,已得到超过100家港航物流企业的积极响应和支持,行业也从港航物流扩展到商贸制造、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

“它融合了港口、航运、物流、贸易、金融、信息等要素,这些行业要素单位既是丝路海运的推动者,也是受益者。”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平表示,丝路海运正在成为一条融汇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纽带,为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构建新引擎、拓展新动能、培育新业态。

许立荣认为,国际航运承担了全球约90%的货物贸易运输,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一环,港口是多种运输方式的交汇点。港航产业协同将有助于拉动港口腹地经济,吸引资金流、人流、货流的集聚,带动区域经济转型。

近年来,福建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海丝核心区建设走深走实,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盟国家的高层互访,完善投资保护、金融、税收、海关、人员往来等方面合作机制,与印尼、马来西亚、捷克、新西兰等国家的相关省州和部门签署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备忘录;省、市、县三级国际友城达108对。这些都为丝路海运的迅速壮大奠定了基础。

《丝路海运建设蓝皮书2019》建议,丝路海运的运作方向是打造“生态圈”,将海上、陆地的多种物流方式有机衔接。未来可以依托其“生态圈”的辐射带动作用,助推福建形成以港口为支点,产业集聚为驱动力、区域城市群竞争力提升为目标的发展模式。依托丝路海运的货源结构优化,提升临港产业布局,打造蓝色产业集聚区,提升福建区域内产业协同发展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泉州经济开发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媒体聚焦
    [更多]产业发展
    [更多]社会事业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2024036745号-1
    • 泉州开发区党工委党务工作部主办 地址:泉州开发区管委会
    • 邮政编码:362000 联系电话:0595—22353026 E-mail:kfq2235@126.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泉州经济开发区举报电话:0595-22353026 泉州经济开发区举报邮箱:kfq2235@126.com
    • 泉州经济开发区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