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泉州经济开发区>媒体聚焦>
“晋江经验”新发展 海丝名城再出发——聚焦新中国成立70周年泉州专场新闻发布会
2019-09-06 10:36:3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  

德化生产的精品白瓷茶具琳琅满目,畅销国内外。刘益清 王双季 摄

创新驱动,“三个赋能”构强泉州

泉州是全国重要的消费品制造基地、科技创新基地。近几年,该市引进建设中科院、华中科大等14家大院大所和石墨烯研究院等44家新型研发机构,突出“以用为本”,着眼于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有力助推了产业“三个赋能”。

——生产赋能,通过机器换工,从人工车间到智能车间。2013年开始,在科技部、工信部、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省里的大力支持下,泉州全方位推广“数控一代”应用,目前全市已有超50%的规上企业参与。6年来,该市共推广工业机器人近9000台,建成数字化生产线近700条、智能车间近百个。常务副市长洪自强说,前三年,主要是单个生产环节改进,效果立竿见影。投入少的只要数十万元,企业减少用工30%以上,一般两三年就可回本。比如,采用智能化一体鞋面编织横机,1台机器可替代15人,1人可操作8~10台机器,单调、强度大、环境差的工序可让机器代替。近三年,泉州主要推广数字化生产线、智能车间,线上定制、线下生产成为可能,企业生产场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三年来,泉州的纺织鞋服、建材家居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提升58%和76%。比如,九牧的一家智能工厂,甚至可以关灯生产,7万平方米厂房,每年可定制化生产100万套沐浴房、20万套浴缸。”洪自强表示。

——产品赋能,通过融入新技术新材料,薯片芯片都有高科技。曾有企业家形象地说,无论是薯片,还是纸片、鞋片、布片,只要科技赋能,就有核心竞争力。目前,泉州传统产业衍生出超千亿元的高新产值,比如,石墨烯新材料广泛渗透到纺织面料、鞋材、涂料、光伏等领域,产品的性能和品质大幅提升。在这一轮科技赋能中,泉州大力培育一批专注制造业的本土科技小巨人,此类规模以上企业有100多家,产值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未来可望成为泉州制造的中坚力量。

——平台赋能,通过工业互联网,从传统集群到现代生态圈。过去,产业集群联接主要靠专业市场。以纺织鞋服为例,一双鞋、一件服装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都可以在泉州市域内完成,这就是泉州传统产业的突出竞争优势。现在,虚拟空间集聚正在形成。形象地说,过去是“千军万马跑供销”,现在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可以做到“千企万商网相连”。近年来,省里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泉州紧抓这一机遇,以供应链为纽带,鼓励“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进平台”,支持企业“生产设备上云”和“管理流程上云”,以此牵动生产标准、管理模式变革。泉州市、县两级大力扶持原辅材料交易与金融服务、第三方与第四方物流、检验检测和工业设计等新业态,涌现出20多家平台企业。比如,一品嘉平台有注册企业6000家,年交易额50多亿元,企业采购成本降低2%~3%,交货天数平均缩短5天。海丝泛家居,整合了厨卫、石材、陶瓷、家私、安防、装潢设计等众多行业,跨界联合开拓海丝沿线市场,形成“一站式”装修生态圈。

推动新一轮发展,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必须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环境。在泉州的发展中,政企互动是其营商环境独具特色的一环。王永礼介绍说,该市正确处理好服务和引导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当前坚持“房住不炒”、产城人融合,大力推动产业工人本地化、实施人才“港湾计划”,较早推行“居住证”制度,还采取了稳控房价8年规划、教育医疗资源提质扩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改革等一系列措施,踩准节拍推动转型升级。在处理政企关系上,泉州坚持既“亲”又“清”优服务,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压缩自由裁量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联系企业“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

王永礼表示,在泉州有一种很好的氛围,企业家有什么战略经营的事,都会主动与党委政府沟通。党政干部大胆与企业家交朋友,出于公心,敢于担当,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难点、堵点、痛点。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泉州各级将把帮助企业应对当前挑战特别是落实好“六稳”措施,作为查问题、办实事、解难题的重要内容,继续服务好民营企业,把实体经济作为泉州的根基引导好、发展好。

七十年沧桑巨变,七十年初心依然。在新的起点上,泉州这个海丝起点城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先行区,正扬起风帆,精神抖擞再出发!

泉州农村公路建设大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打开高速通道。图为惠安城西大道。 刘益清 杨龙渊 摄

美丽乡村建设令泉州处处披锦绣。图为洛江虹山乡山村美景。 林建祥 刘益清 摄

1  2  3  4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泉州经济开发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泉州经济开发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媒体聚焦
    [更多]产业发展
    [更多]社会事业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2024036745号-1
    • 泉州开发区党工委党务工作部主办 地址:泉州开发区管委会
    • 邮政编码:362000 联系电话:0595—22353026 E-mail:kfq2235@126.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泉州经济开发区举报电话:0595-22353026 泉州经济开发区举报邮箱:kfq2235@126.com
    • 泉州经济开发区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